颅骨修复的常见问题
问题一:颅骨修复的最佳时间
颅骨修补并非越早越好,对手术的时机、方法和选用的材料以及适应证与禁忌证均须认真考虑。一般手术后3~6 个月进行修补为宜, 既可减少手术后的感染率又使患者有一个相对长的恢复期。
(1) 颅骨缺损面积 >3 cm 者。
(2) 意识清楚、无并发症者。
(3) 意识清楚、存在一定并发症, 但不影响手术者, 如合并偏瘫、失语等。
(4) 开放性损伤或污染严重的粉碎性骨折遗留的颅骨缺损, 尽管术中处理十分彻底, 亦不主张早期手术。
(5) 切口愈合差或发生感染者为绝对禁忌证。
(6) 对昏迷, 气管切开, 有肺、消化道并发症的患者, 须待病情稳定后再决定是否施行手术。
问题二:什么情况下需要做颅骨修复术
①骨缺损大于直径3cm者。②缺损部位有碍美观。③引起长期头昏、头痛等症状难以缓解者。④脑膜—脑瘢痕形成伴发癫痫者(需同时行痫灶切除术)。⑤严重精神负担影响工作与生活者。
问题三:颅骨修复的目的
颅骨修复术是为了解决三个问题:1)保护脑组织免受损伤;2)美观;3)治疗颅骨缺损综合症。是否进行颅骨成形术,决定于颅骨缺损的部位和大小。直径小于1cm的颅骨小缺损,可以骨性愈合,2-3cm的颅骨缺损,虽然不能骨性愈合,但是头皮、硬脑膜增厚、失去弹性,以及局部疤痕形成,可以弥补缺陷部位的软弱,一般不会产生明显症状,如果直径大于3cm,产生较大颅骨缺陷,患者站立时,缺损向内陷入,平躺时,缺损部向外膨出,容易产生头痛、头晕、注意力不集中、易疲劳、焦虑、忧郁等颅骨缺损综合症的症状。对于颞肌下的骨缺损,因为受到颞肌保护,即使大于3cm的缺损,也可不产生症状而不行手术治疗。对于额部,特别是涉及到眼眶部的骨缺损,即使较小,为了美观,都应考虑手术修补。